科学研究

不忘初心 执着创新 听“药”论行——2019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高层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9/10/31      信息来源:药学院办公网   |   浏览:2238

金秋十月,胜友如云;西子湖畔,高朋满座1025日至1027日,由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药理学会主办,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药学会药物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2019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高层学术论坛暨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于浙江梅地亚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广基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刘昌孝院士。大会副主席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杨波教授宣布大会开幕。王广基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刘登峰监察专员,浙江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胡富强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林能明副院长,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曾苏教授浙江省药学会杨苏蓓秘书长致辞,向大会隆重开幕表示祝贺,对莅临参会嘉宾表示感谢。同时,本次会议广邀国内药学领域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监管部门、医生、投资人、服务机构、制药企业高管300余人,针对当前药物研发和与疾病防治的药理学相关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携手并进,执着创新,共同推动药物创新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程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广基院士致辞 

 

 

各单位领导致辞


精彩报告

健康中国入佳境,西子湖畔聚精英

讲者:刘昌孝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

题目:《面向2035生物医药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与预测》

刘昌孝院士围绕面向2035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挑战这一主题,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及国家政策,全面分析了医药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预测中国生物医药未来15年的发展趋势,提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新时代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根本,创新是贯穿于医药研发产业进步的核心。

 

讲者:许嘉齐主任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任

题目:《成药性的评估与药物研发模式的变革》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许嘉齐主任就应用药理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挑战和机遇展开讨论,指出药物研发投入持续走高而创新药物产出比则持续下降,上市药品可及性等问题越发显现,并提出了改善当今局面的对策,为推动药物研发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策略

 

讲者:刘登峰专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监察专员

题目:《医药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刘登峰监察专员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医药创新近15年的发展情况,同时提出了我国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国的战略设想,希望大家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技术和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与会期间还与代表多方面沟通进行我国未来创新药发展的调研。

 

讲者:张连山博士 恒瑞医药股份董事、高级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

题目:《创新药物早期研发:从立项到IND申报

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的张连山博士围绕如何能够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实验并顺利完成IND申报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为药企尤其是初创企业在资金、人才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 

10月26日主会场药学专家作主旨报告


分会场一:技术革新促发展,新药创制迎挑战

讲者:黄园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党委书记

题目:《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递送的发展与挑战》

来自四川大学的黄园教授提高蛋白多肽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这一主题展开报告。其在报告中指出,在提高蛋白多肽药物的稳定性的同时需要改善其透膜效率,而针对不同药物的理化性质与治疗目的,则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在胃肠道的稳定性与透膜效率,实现口服剂型的上市应用。

 

讲者:葛广波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题目:《药物相互作用高效评价:新技术与新方法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葛广波教授所在团队以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为研究对象,结合荧光检测在灵敏度和检测通量上的优势,设计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谢酶光学底物,并将其用于活细胞等复杂生命体系中目标代谢酶活性的实时检测及代谢酶抑制剂/诱导剂的高通量筛选与评价。

 

讲者:张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医药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

题目:《First-in-class药物先导设计与发现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张健教授课题组自2009年起长期致力于与全新靶标相关的精准药物设计工作,发展了诱导契合的蛋白相互作用界面小分子设计方法。该工作不仅为蛋白相互作用作为阻断癌细胞恶性转移的药物靶标确立了分子机制和药理学基础,更为抑制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发展提供了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先导化合物。

 

讲者:王坚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

题目:《新药研发与制剂技术创新》

来自北京大学的王坚成教授创新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对我国新形势下药学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重要作用”展开讨论,并对创新药物制剂发展形势与研究开发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国内创新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讲者:陈立功教授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

题目:《整合基因组学和脂质组学发现脂代谢通路作为有效的肝癌治疗途径》

肝细胞癌(HCC)中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胆固醇生物合成明显增加,来自清华大学的陈立功教授课题组综合利用肿瘤模型、代谢表型分析、基因组学分析、脂质组学分析、人类肝细胞癌模型、临床数据分析以及抗肿瘤联合用药等多种手段,发现同时瞄准脂肪酸从头生成和胆固醇生物合成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肝细胞癌的有效途径。这一研究为阐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发现新治疗靶点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会场一(上)药学专家作会议报告


讲者:黄敏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传统化疗药在肿瘤免疫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发现,化疗药与免疫治疗存在潜在的联合用药空间。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黄敏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分析了传统化疗药物在肿瘤免疫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化疗药的发展献策。

 

讲者:陈春麟博士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题目:《符合中美FDA双报要求的药物临床前评估及申报的经验分享》

来自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陈春麟博士根据近年来相关的工作经验分别介绍了成药性必备的各种参数、中美新药临床实验申请所必需的研究项目的差异、中美新药临床实验申请(IND)申报的要求比较等内容,为同行药物临床前评估及申报提供指导

 

讲者:刘莉研究员 上海医工院药理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题目:《肿瘤类器官:新药研究的生物银行》

类器官模型在肿瘤和干细胞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来自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刘莉研究员从类器官的发展简史、主要类型、研究应用和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将肿瘤类器官与新药研发结合起来,介绍了肿瘤类器官作为新药研究生物银行在抗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讲者:王涛研究员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员研究员

题目:《薯蓣皂苷对尿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王涛研究员通过构建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招募高尿酸血症志愿者并给予富含薯蓣皂苷制剂治疗等工作,部分阐明了薯蓣皂苷调节高尿酸血症,改善高尿酸引起胆固醇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为薯蓣皂苷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讲者:钱玲慧研究员 浙江大学药学院研究员

题目:《可视化检测肿瘤相关效应分子

来自浙江大学的钱玲慧研究员课题组围绕抗肿瘤研究需求,针对调控癌细胞生死的信号通路,开发特异性荧光探针,检测异常变化的效应分子,并分析活性化学小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潜在机理,以期推动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分会场一(下)药学专家作会议报告


分会场二:聚焦临床寻策略,凝心聚力创新篇

讲者:顾景凯教授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

题目:《纳米药物递释系统体内时空命运研究

针对纳米给药系统面临着传统药代动力学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吉林大学顾景凯教授以脂质体、胶束、PEG化药物、多糖以及高分子载体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纳米给药系统多形态分析存在的药代动力学盲区,采用新的生物样品处理方法和生物质谱新技术,揭示了其复杂的体内过程,为新型纳米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分析技术支持。

 

讲者:葛卫红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主任

题目:《从临床药学视角看我国的新药研究》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主任葛卫红教授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围绕从临床药学视角看我国的新药研究的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在座的年轻学者受教颇多,同时也看到了临床问题为基础研究带来的指导性意义。其报告为偏向应用的临床药学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

 

讲者:赵丽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题目:《FOS基因在GDF15诱导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赵丽教授以FOS基因在GDF15诱导结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为主题,就其研究做了相关报告,其研究发现了GDF15通过对FOS基因的活化并且调节EMT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对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发挥作用,为针对结肠癌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干预靶标。

 

讲者:居文政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临床药理科副主任

题目:《临床中药成分体内过程与成药性评价》

作为我国的民族瑰宝,中药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临床药理科副主任居文政教授,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详细分析了中药成分的体内过程,并探讨了部分中药有效成分的成药性前景,为国内现代中药创新研究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讲者:王文芳先生 胜辉投资有限公司资本管理合伙人

题目:《股权投资视角中的中国创新药研发机遇、突破和转化》

胜辉投资有限公司王文芳先生凭借多年投资经验,从经济角度出发,将医药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诸多专业学者共同讨论中国创新药研发中的机遇、突破和转化,为我国新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分会场二(上)药学专家作会议报告


讲者:顾月清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院长

题目:《分子影像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月清教授的报告针对已知的肿瘤高表达受体如整合素αvβ3glypican-3、柯萨奇和腺病毒受体(car)、癌胚抗原细胞粘附分子(cea)等,通过高通量的分子对接和结构修饰,筛选出一系列与肿瘤受体具有较强分子相互作用的多肽,通过核素分子影像,证实了小肽对不同受体的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放射治疗药物的开发打下基础。

 

讲者:毕惠嫦教授 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题目:《CPT1C作为肿瘤代谢新靶点的初步探

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毕惠嫦教授所带领团队通过代谢组学手段发现了一种在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CPT1C),并阐明了CPT1C是调控肿瘤细胞老化的新调控因子,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老化、致瘤能力显著下降。该研究系统证明了CPT1C是肿瘤细胞老化关键的新调控因子,为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老化的抗肿瘤研究提供新靶点和新视角,也解释了CPT1C作为肿瘤代谢新靶点的可能性。

 

讲者:陈峰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主任医师

题目:《我们承担的脑胶质瘤相关药物临床试验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陈峰教授分享了该团队承担的脑胶质瘤相关药物临床试验,介绍了四项该团队牵头的正在运行的全国多中心脑胶质瘤药物临床试验,为脑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希望。

 

讲者:周星露董事长 和正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题目:《B细胞恶性肿瘤(BCM)小分子靶向药的开发》

和正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星露董事长围绕B细胞恶性肿瘤的关键靶标,带领团队开展了系列的新药发现和优化工作,获得了2个候选药物:二代BTK抑制剂HZ-A-018CK1ε/PI3Kδ-抑制剂HZ-H。两者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BCM的新型治疗分子。

 

讲者:林能明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题目:《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临床应用审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林能明教授从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出发,向与会代表进行了题为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临床应用审视的大会报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和更加合理的用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分会场二(下)药学专家作会议报告


监管并进助研发,协力共创新药梦

讲者:徐增军博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

题目:《The drug regulatory reform and accelerating new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增军首先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药品审批改革工作,并针对如何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审评体系这一话题分享了国家药审中心在新药临床实验申请过程中的举措和为加快新药的开发速度所开展的工作。

 

讲者:郝海平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药学院院长

题目:《FXR靶蛋白成药性思考

FXR在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且其靶蛋白的创新药物开发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药科大学的郝海平教授分享了自身对FXR靶蛋白成药性的思考,为FXR靶蛋白从基础研究向药物研发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讲者:丁克教授 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题目:《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的药物化学研究

来自暨南大学的丁克教授的研究报告重点针对EGFRT790MEGFRC797S耐药突变体,以及参与NSCLC临床耐药的旁路信号如AxlFGFRB-Raf等进行全新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为克服NSCLC病人耐药提供新策略。

 

讲者:商洪才教授 教育部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

题目:《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证据评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商洪才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证据评价、效应特点及其机制研究。报告中,商教授全景式分析了我国中医临床研究的特点以及在研究目标、过程管理、结果展示、证据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一一提出了解决策略,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讲者:黄永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基于共递药技术的肿瘤联合治疗策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黄永焯研究员聚焦于肿瘤耐药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做了相关报告,其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共递药策略及治疗策略,改善肿瘤耐药治疗(化疗耐药、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及免疫耐药),为探索多药协同作用的多重治疗机制及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方法与工具。

 

讲者:何俏军教授 浙江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杭州)医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题目:《浙江大学药学院成药性体系的构建和新药研发

浙江大学药学院何俏军教授针对新药研发科技人员所关心的临床前化合物成药性评价研究的各种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并分享了所带领团队在安全性成药性评价中的经验,以供在场所有同行参考借鉴,共同努力促进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10月27日主会场药学专家作主旨报告


此外,此次论坛举办了圆桌会议,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的具体问题、研究案例、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技术等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王广基院士也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指导,为与会者提供了思想碰撞的盛宴。

 

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和报告内容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整个大会在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党委书记尚靖教授的主持下圆满落幕。此次会议,共收到六十余篇通讯稿。在大会的结尾,颁奖嘉宾郝海平教授、曾苏教授、丁克教授和彭健为各位获奖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通过此次会议,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及成药性综合评价得到加强,同时也展现了新药研发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相聚结识、交流合作、和谐共赢!至此,2019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高层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闭幕式及会议摘要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