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联络

百年院庆有感

发布时间:2013/05/10      信息来源:药学院中文网   |   浏览:1531

        2013年我们迎来了母校药学院百年院庆,衷心祝贺母校药学院的华诞,衷心祝药学院明天更美好,进一步繁荣昌盛。作为63药的学生,回首值得纪念的五十周年,令人浮想联翩。

 

 1、母校药学院与我国近现代高等药学教育

 

    经历百年沧桑,母校药学院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跻身我国高校最优秀药学院行列,衷心为母校药学院的发展与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1.1母校药学院在我国近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史上的地位

    我国近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始于何时?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说始于1906年(清光绪32年)的满清陆军医学堂的药科(见李超进主编“药事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版P20-21),薛愚教授在“中国药学史”中认为只是“药剂培训班”。由中国人自办的高等药学教育“应是1913年”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的药科。不但办得早,在1928年,政府教育部门下令停办高等药学教育,在反对停办令的斗争中,母校药学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1911年至1949年全国先后创办的高等药学校、系二十余所。据钱信忠著作,1949年全国解放时有医学校、系37所,药学校、系12所。几十年间全国共培养了药科毕业生2000来人,本人粗略计算母校药科有317人,约占全国的1/7-1/6。母校药科1913年招生,学制三年,1916年毕业。齐鲁大学理学院1920年创办。私立中法大学药科1929年创办,华西协和药科1932年创办……其中较早的齐鲁到1924年前后才有毕业生,此时母校药科毕业生已跨百名,其中包括后来我国药学界有名望的张辅忠、黄鸣龙、於达望等,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提供了师资。1906年至1949年,中国药学会共有12届理事会,除第一、二届在日本举行,其他10届理事会理事长中有6届(3、7、8、9、10、11届)由母校药科校友担任,反映了母校药科在我国近代药学与高等药学教育艰难曲折发展中曾有过的辉煌与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的重大贡献。在纪念母校百年华诞之际,衷心希望母校药学院能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超越我国近现代药学教育发展史上曾到过的高度。

     1.2高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大旗,为振兴民族药学教育服务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势力对华进行文化侵略。辛亥革命后,为抗衡英帝国主义分子梅藤更的“广济医药专门学校”,国人韩清泉、汤尔和等在杭州于1912年创办“浙江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学制4年,当年汤尔和受国民政府之邀赴北京创办“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翌年有校长韩清泉增设药科,学制三年,学校改名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1925年6月,为抗议“五卅惨案”,“广济医药专门学校”的中国师生愤而脱离该校,为声援他们的正义行动,全部由浙医接受,增设六个班。由于中国师生的离去,梅藤更无奈之下停办“广济医药专门学校”,1929年国民政府下令将“广济医药专门学校”并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对英帝国主义在杭的势力是一很大打击。在反对英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中,母校一马当先,功不可没。

 

        2. 客观看待“广济医药专门学校”在我国近代高等药学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相对于中医药,近代医药的发展与西医药的传入相关。早在1869年英国教会深入杭州创办了广济医院的前身“大方伯医院”,1881年创办“广济医学专门学校”,1885年增设药科,改名“广济医药专门学校”,在我国近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始于何时的讨论中,客观而言广济药科占有一席之地。1932年设药科的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药学院)等亦是英国教会创办,浙医二院在编写院史时亦从“广济药科”时期算起。因此母校药科在写发展史时对“广济药科”应有一定反映,何况1929年政府下令将广济并入浙医,其师生成为浙医的组成部分,望能理解当年广济药科对浙江近现代药学发展的影响,例如辛亥革命前留日的药科学生浙江人较多,国人创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浙江成为近现代药学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与广济的影响不无关系。

       

        薛愚教授在“我国药学教育史料拾遗”(药学通报1986年10期)一文中提到广济药科招的是“学徒”,对此本人有不同的看法,给薛老去了一封信,“药学通报”将信的主要内容整理成短文“关于广济药科成立时间问题”刊出(药学通报1987年22卷5期P313)。广济药科正式毕业生于1909年毕业,学制三年,应在1906年入学,至迟1907年,即辛亥革命前的光绪末年。据此推算中国近代高等药学教育始于当年的浙江,浙江省是我国近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发祥地之一。

        3. 回忆

        3.1忆参加1963年药剂教研室专题63-65药未设毕业专题。1963全年药剂学研究生招考共二个名额(沈药顾学裘,上医赵士寿)学制4年,据老师提议于1963年1月参加考试后,得知民生药厂正在试制“硫辛酸注射液”,有意吸收本人参加,向老师汇报后沈文照老师作了分析,接受药厂项目要签合同:一有时间限制,二有经济责任。厂方已经失败了20多次未成功,没有把握在实习期间能完成,完不成要承担经济责任,初搞科研最好选难度较小而正反都有结果的课题,比较有把握,当时金霉素刚上市,各方正在研发各种制剂,由于金霉素水溶液不稳定,给试剂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药剂教研室拟进行金霉素滴眼剂稳定性方面研究,1963年2- 4月抽调本人和胡杏舫、陈爱琴同学承担此项课题,当时条件较差,将一间办公室改装成无菌实验室,微生物测定所需仪器是向省药所等单位借的,不同温度恒温仪设备缺乏,只能到处寻找相对恒温的环境,如仓库、大楼地下室、深水井等。较好地完成了课题。“金霉素滴眼剂稳定性研究”一文于1964年10月由教研室送上海“全国药剂学研究经验交流会”交流。这是我国举办的首次全国性药剂研究交流会。课题涉及日本学者田中好文的报道,为此开始第3外语(余为英、俄语)的自学过程,通过专题工作提高了本人选题、实验操作等实际动手能力。对毕业后工作中开展实验工作,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受益终身。进浙医前本人在海军疗养院党教员,主要任务是帮助工作人员补高中数理化基础课程,因需要在复旦大学系数学系函授部学习。每周面授课由浙江大学数学教研室老师担任,其中讲“数学分析”课的郭本铁教授,想不到是药剂老师沈文照的先生,这大概算一种缘分。到重庆工作后,仍受到药剂教研室沈文昭、胡长鸿等老师悉心指导与关心,不但本人回杭州得到他们的指导,他们也利用来重庆的机会来指导工作,结下了身后的师生情谊,1977-1978年间本人受托参与了重庆药学会的重建与学术活动的恢复工作,并组织重庆市十大医院药房老主任代表团赴武汉、广州、上海、杭州参观学习,1979年3月到杭州,作为省药学会理事长的胡长鸿老师作了很好的安排,并亲自陪同。

 

         3.2 1960年11月-1961年4月赴温州肿瘤医院防治工作得到的锻炼:1960.11-1961.4浙江省向温州地区派出防治浮肿病的医疗大队,另派一8人组的药物工作队对药物进行保证。本人与药检所杜一先老师驻温州卫生制药厂,这是生产组织液为主的药厂。新建葡萄糖注射液车间等,边检边摸索技术革新。从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发展。除了跟班还要参与技术改造。当时尚未学过“药剂学”等专业课,只能边干边学,向一线工人学,向技术人员学,在实际工作中学。当时本人还是工作队长,还得收集其他厂情况,隔天向卫生厅汇报一次,配合当地,经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也学到了很多针、片、丸剂等生产工艺技术,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给后来专业课的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带来不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