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联络

药学伴我快乐人生

发布时间:2013/04/05      信息来源:药学院中文网   |   浏览:1177

      我出生在浙江省新昌县某一个山村里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61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在中学学习的我正赶上大跃进的时代,原有的初中跃进成了高中,当时参加大炼钢铁,要砍树、烧碳、洗铁沙,还要种高产田,那期间根本就没有好好读书,因此中学时期的基础较差。高考时选择了当时的三类即医农类学校-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是怕自己高考考不好,二则农村对医生非常崇拜。然而最后却接到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的入学通知,一个农村姑娘根本不知道药学系是读什么,毕业后可以做什么。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来到了浙江医科大学,入学后听同学们介绍才知道学药的意义,学药的前途和学药的重要性,为此我十分庆幸成为医科大学药学系的学生。

 

      在学校的学习的四年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段学外语的经历。我中学没有学过外语,进入药学系后一定得读一门外语基础课,然而药学系只设高班。当年学校医疗系共招有13个班,其中一个班是调干班,有很多同学与我一样,外语基础差或根本没有学过外语,因而医疗系专门设有俄语低班。教务处对我这样的情况有两种意见:一可转学到医疗系求读;二可以去参加医疗系的俄语低班学习,但会与药学系的课程相冲突。我寄于对药学工作的梦求,另外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家中对摆脱经济困难的期望,让我坚持选择了学制为四年的药学。在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最终,一个之前没有学过外语的农村姑娘能够取得中等的外语成绩,这让我甚是自豪。

 

      我们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了基础课(政治经济学、哲学、党史、数学、物理、外语、胶体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药事组织、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卫生学、中医药基础、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等)的学习,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中药学、生药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毒物分析、药物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二十九门课程)。我们专业课的老师有林乾良、周东旭、奚镜清、庄有才、严济祥、陈平、章元沛、胡长鸿、沈文照等老师。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每一位老师对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循循善诱,他们的努力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所教的知识也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虽然己经过去近五十年,还是历历在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药学系对祖国医药教育的重视。我们一进校门,尚未开课,就组织去龙居坞药物种植场劳动三周,一边劳动一边认识一些中药植物,使同学们对中药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学校又带我们参观农大百草园。我来自农村,从小上山下地参加劳动,已经掌握了植物的一些知识,只是在对植物的叫法上,农村里的说法和专业的正式的学名有所不同。参观过百草园后,我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后学习中药学、植物学及生药学,奚镜清老师看似文质彬彬,讲起课来激浊扬清,纲举目张,十分深动、好记,每节课都让人回味无穷。在学习的最后还给我们安排了实习——上山采标本半个月。我们这一届去了杭州的云溪、五云山、九溪一带采集植物标本,住在云溪寺内。这次的实习更加深了我们对中药的印象,尤其对我来说,这为我今后在浙江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我在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的四年: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和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下,克服了中学时期薄弱的基础,知识与日俱增,无论是外语或其他各门课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四年的学业为我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厚实的知识基础。

 

      毕业后,利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一边工作一边再学习,积铢累寸。随着知识的增加,曾协助一些亲朋好友解除疾病痛苦,例如我的父亲之前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我利用学到的药剂知识,用北瓜加阿胶给他做成膏剂服用,经过几年的药食同治,哮喘病居然完全治好;另有我姑妈胃出血,我用糯米粉加白芨粉调糊每天服用,也治好了,现在98岁尚健在。

 

      药检工作的要求为对药厂要传帮带,帮助药厂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协助德恩得制药有限公司的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标准的完善,帮助逐昌制药厂可达灵片制订质量标准上报,指导台州制药厂的固本咳喘片的质量标准提高,几乎为浙江省内的所有中药制药厂把好了药品质量关,提高药品质量检验技术。不仅药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的平易近人、公正廉明也受到好评。

 

      在单位,除了完成日常的药品检验任务外,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及2000年版制订和修订工作;编写过浙江省的药品质量标准;1986年在中国药典中成药质量标准专题研究中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进步一等奖;1990年“蛇胆及其制剂质控方法技术”研究中,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进步三等奖(部级);1998年参与编写“中药新产品开发学”获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而后又在1999年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在工作岗位上,我虽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没有什么伟大的创举,但在平平凡凡中,我为中药的检验工作奉献了一生,踏实的、快乐的一生、无遗憾的一生。我要感谢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的各位老师,感谢母校,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崭新人生,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