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联络

药学院学子风采之杨振中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2/12/10      信息来源:药学院中文网   |   浏览:1578

 

         12月5日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本期的药学院学子之星——药信所的杨振中同学。

          一如之前接触时给笔者留下的恪礼守时好印象,杨振中同学准时赴约,温文尔雅,谦谦有礼。

        杨振中同学09年入学,师从程翼宇老师,今年直博四年级,面对今天的荣誉,他笑言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只是有一些小心得可以与大家分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基础,最可贵的是基础扎实。杨振中同学谈到,很多新生刚入学时看到身边很多人发文章,就会开始着急,殊不知这种急于求成的想法并不可取,与其因为发不了文章焦头烂额,不如好好磨练自己的实验技能,巩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好好沉淀,待有成竹在胸,再取笔挥毫。

 

        迄今为止,杨振中同学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Food Chemistry和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发表了文章,影响因子分别为3.5和4.6,并在去年11月参加了天然产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此骄人的成绩来自于他多年的厚积薄发。

 

        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杨振宇同学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他认为,多读文献,读好文献对一个科研人颇有助益。只有充分吸取先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只有充分学习前人的优秀成果,才能不断前进;只有充分领略优秀前辈的科研思路,才能开放思维,不断创新。

 

        除此之外杨振中同学还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优秀先儒思想发挥到极致,他认为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对自己课题的相关领域都有一番心得,因此,每当他在实验室或者学习中碰到了困难,他都会谦虚求教,就算是刚入学的新生都当过这位大师兄的老师。他不断强调,要虚心,要重积累,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角色转换

        杨振中同学曾负责院研博会学术部的工作,同时担任班长,并一度在团学工作、班级事务、学习实验中分身乏术。而当今天再谈起那段经历时,杨振中同学感叹他十分感谢那段曾经让他焦头烂额的时光。正是那段时间促使他从专注于学习的单线大学生生活,转变到忙碌充实的多线研究生生活。

         “事情多了,就会督促自己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杨振中同学忽然认真地说。其实当我们走进社会也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同时进行不同角色间的转换,完成不同性质的工作。因此当有这样那样的事务找上我们时,我们不妨先不要抱怨,而是把他们看做是进入社会前的预先演练。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一颗珍珠的养成,需要经历多少次磨砺。这不仅要感谢大自然的恩惠,更难得的是珍珠那为了闪耀而甘愿接受磨练的勇气。

 

劳逸结合

  

        杨振中同学并不是那种在实验室从天明泡到天黑,再从天黑到天明的“the king of lab”,在实验间隙,他也常常走出实验室,去羽毛球场和伙伴来上那么两局,或是喊上两三驴友,去野外爬爬山,领略一下有“小天堂”之称的杭州的秀美风光。

        只有劳逸结合的良好生活态度,才能保证工作学习的激情。

 

        有一种人便是这样,自己浑然不觉,却用他的生活态度,以身示教,带给身边人努力的热情和积极的正面能量。杨振中同学便是这样的一种楷模,温煦,却好比给身边的同学点亮了一盏小桔灯,用他的踏实与温和的理性光辉照亮了身边的同学。希望我们新一代的药院学子,向杨振中同学学习,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努力成长向十八大献礼。

 

(宣传部钱赛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