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药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其前身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和国立浙江大学药学系,分别成立于1913年和1944年。作为国人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药学教育院系之一,学院为中国现代药学事业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先后在院学习和任教的有中国药学会创始人张辅忠等7届理事长,黄鸣龙、楼之岑、池志强、金国章等8位院士,以及黄鸣驹、顾学裘等著名学者。1999年,浙江大学药学院依托四校合并后新的浙江大学的综合力量组建成立。
学院以“学科交叉、医药联动、服务社会、影响世界”的战略为导向,以“为人类健康,创一流药学”为使命,创新办学理念,整合资源,汇聚人才,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目前药学学科门类齐全,设有2个系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6个研究所和3个研究中心,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与医药类别工程博士点、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药学本科专业,形成了完善的高等药学教学和科研体系。
通过不懈努力,药学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斐然、创历史最佳成绩,以各项指标均为“显著”的优异成绩再次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4年5月,U.S.News全球排名15位,ESI排名跃居全球第20位。药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药学学科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学院目前建有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和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加强育人链与创药链互融互促,育人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屡获“挑战杯”全国金奖、药苑论坛全国特等奖等各类全国和省部级奖项。
一流师资建设是保障优秀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学院在努力打造群峰竞秀的学科生态的同时,积极营造群贤毕至的人才生态。为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学院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全球优秀博士后加盟浙江大学药学院,共创辉煌!
招聘基本条件
1. 近三年获得或即将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 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热爱科学研究,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其他请参考课题组招聘要求。
薪酬待遇
1.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具体面议;缴纳社保及公积金;
2. 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鼓励支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在站期间可申报各类博士后专项资助计划;
3. 根据个人意愿,签订2-4年博士后工作合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及以上者,可申报浙江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4. 按学校有关规定,可申请租住学校博士后公寓;
5. 在站期间获得国家青年基金或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的按浙江大学药学院相关办法,额外给予奖励;
申请方式
请将申请材料发送至课题组联系人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研究领域”。
招聘课题组
药物发现与设计研究所张鹏鹏课题组
研究方向
课题组主要针对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及药物化学开展新方法和新理念的探索,从事的研究包括:
1. 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
2. 目标导向的新颖合成方法学开发;
3. 机器学习辅助的合成化学及药物化学;
4. 人工智能药学与分子“智造”。
课题组简介
张鹏鹏博士,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2013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基地班;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于杨震 教授;2018至2023年在耶鲁大学 Timothy R. Newhouse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8月加入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发现与设计研究所,任分子智造”课题组组长。目前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Synthesis、Che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课题组空间充足、硬件设施完备,科研经费充裕,已获得的纵向课题支持包括: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海外)、浙江大学“华海青年学者创新基金”,浙江大学“新百人计划”专项启动基金等。课题组已初步组建包括博士生、研究生、科研助理等近十人的团队,因团队发展需要,诚聘博士后2名。课题组为优秀博士后提供高薪待遇,具体面议。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ZhangPengpeng
招聘要求
1.近三年获得或即将获得有机化学/计算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创新意识,良好科学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有强烈的上进心;
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
4.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
5.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严谨负责,并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2人;联系人:张鹏鹏 p.zhang@zju.edu.cn
药物制剂研究所刘帅课题组
研究方向
1. 生物材料;
2. mRNA递送;
3. 基因治疗。
课题组简介
刘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长期致力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以及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围绕脂质纳米颗粒(LNPs)开发、mRNA递送、CRISPR/Cas基因编辑等展开了系统性的工作。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安全、高效的纳米递送系统,尤其是脂质纳米颗粒系统的研发;通过递送mRNA、蛋白质、基因编辑工具等,系统研究对癌症、遗传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应用。研究方向不仅具有极高的基础研究价值,而且实际应用前景巨大。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shuailiu
招聘要求
近三年获得或即将获得材料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2人;联系人:刘帅 shuailiu@zju.edu.cn
药物信息研究所麻光磊课题组
研究方向
1.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2. 中药合成生物学;
3. 新颖酶学机制研究。
课题组简介
麻光磊,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基因挖掘、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学等研究,当前研究兴趣为中药药效成分生物合成与人工创制研究。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第一作者JACS文章3篇,授权专利4项;主持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24104
招聘要求
1.具有天然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等背景;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影响力学术论文1-2篇,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对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方向有良好把握;
3.具备微生物(真菌和链霉菌)和植物遗传操作或天然产物分离、鉴定工作经验者优先;
4.有长期工作意愿者优先。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1-2人;联系人:麻光磊 guangleima@zju.edu.cn
药物信息研究所李璐课题组
研究方向
1. 生殖系统类器官在妇产科疾病的研究:类器官构建、类器官结合高内涵技术的药物筛选、疾病靶点预测、妇产科疾病的中药治疗;
2. 生育健康产品研发:中药组分制备及分析、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中药毒性快速评价、大健康产品研发。
课题组简介
李璐,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健康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任助理等。致力于面向女性生育健康的基于生殖系统类器官的中药增效减毒研究,并开展多个国际合作(德国、英国为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国家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中管局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省“尖兵”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多个横向项目;筹措“现代中药交叉创新基金”、“中医免疫性疾病防治与研究基金”及学生培育奖学金;参与10余项安全评估相关的香港特区政府科研项目和德国合作科研项目。已入选浙江省高层次特殊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钱江人才”。在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Engineering、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Human Reproduc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luciali
招聘要求
1. 已经或即将获得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2.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论文;
3.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相关专业知识扎实,相关实验技能熟练;
4. 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海外相关领域学习和科研经历者优先;
5. 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工作,无博士后退站经历。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1-2人;联系人:李璐 luciali@zju.edu.cn
现代中药研究所彭丽华课题组
研究方向
1、核酸药物与中药递释系统;
2、外泌体制剂与工程;
3、经皮与外用制剂;
4、高端功效型护肤品的研发。
课题组简介
彭丽华,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制剂研究室负责人,Molecular Therapy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皮治疗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药剂专委会常务理事、国际控释协会生物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本SCI核心期刊审稿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曾获浙江省151工程人才、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中国药学会-优秀青年药剂学者、Elsevier杂志社优秀审稿人等荣誉。长期担任制药、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技术顾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省自然基金、校地合作、制药与化妆品企业联合研发项目多项,科研经费充足。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lhpeng
招聘要求
1、国内外高校药学、中药学、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毕业的优秀博士生;
2、对科研感兴趣,有志于从事原创性探索研究、基础研究或新药/化妆品/医疗器械开发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学术能力,有撰写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国际)发明专利或新产品注册申报等学术研究或产品研发经历;
3、具有严谨的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较强的交流、协作、组织、统筹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习惯。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2-4人;联系人:彭丽华lhpeng@zju.edu.cn 13805794498(同微信号)
现代中药研究所徐腾飞课题组
研究方向
1.对中药的物质基础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脂质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手段对中药经典名方进行药效学评估,阐述中药作用机理和有效物质;
2.利用无标记化学蛋白组学筛选中药单体作用靶点,对中药复杂体系中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3. 开发代谢物或脂类质谱检测新方法;
4. 基于人工智能开展中药组方机理预测、成分协同作用分析。
课题组简介
徐腾飞,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202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 Host & Microbe, 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Redox Biology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 曾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担任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青年编委、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青年编委、中国分析药理学学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苍南县中医药联合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华润三九(南昌)研发中心特聘专家等职务。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22336
招聘要求
1.近2年或即将获得中药学、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鼓励交叉结合,欢迎具有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模拟计算等相关学术背景的博士;
3.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
4. 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
5. 善于沟通交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严谨负责,具有独立研究能力。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1-2人;联系人:徐腾飞 tfxu@zju.edu.cn
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曾苏课题组
研究方向
药物生物标志物发现和检测新方法研究
课题组简介
曾苏,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临床药学研究中心主任,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期从事药物代谢物、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确证和检测方法研究。主要学术成绩:将药物分析学研究对象从药物活性成分扩大到药物效应分子,拓展了药物分析学内涵,创立分析药理学;构建人源化药酶和转运体模型,发现基于药酶和转运体表观调节机制的药靶/生物标志物;基于干预表观遗传学动态修饰,提出通过诱导摄取型转运体表达来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中浓度进而逆转耐药的策略。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zengsu
招聘要求
欢迎交叉学科博士。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1-2人;联系人:曾苏 zengsu@zju.edu.cn
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朱峰课题组
研究方向
1. 人工智能驱动的可药靶性识别;
2. 功能组学靶标发现新方法开发;
3. 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分子设计。
课题组简介
朱峰,浙江大学长聘教授,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学者。获聘美国化学会《J Chem Inf Model》杂志东亚地区唯一副主编。担任浙江省生物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生物信息学会智能药学委员会主任。研究工作入选科技部中信所“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辅助的靶标发现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Protocol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Nucleic Acids Research,Genome Biology,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zhufeng
招聘要求
1. 具有药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物理学、数学、医学等相关学科背景者和研究经历者优先;
2. 具有良好的学术业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3.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5人;联系人:朱峰 zhufeng@zju.edu.cn 18989466518
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李丹课题组
研究方向
1. 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创新设计、高效筛选和机制研究;
2. 核受体靶向药物。
课题组简介
李丹,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堡大学。并先后于马堡大学(博士后)、吉森大学(洪堡学者)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入职浙江大学药学院。长期致力于创新药物设计和发现研究,尤其围绕抗前列腺癌药物和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创新设计、高效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在ACS Central Science、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Nucleic Acids Research、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等著名期刊被多次介绍和正面引用;作为负责人曾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合)、浙江省“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和面上项目等。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lidan
招聘要求
有药学或生物学研究背景。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1-2人;联系人:李丹 lidancps@zju.edu.cn
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郭雨刚课题组
研究方向
1. 免疫代谢与免疫治疗;
2. 代谢增强型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研发。
课题组简介
郭雨刚,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深圳莱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协深圳U30优秀青年科技创业者(2022)。本科、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至2022年,作为Scientific collaborator就职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代谢与免疫治疗,其最新研究成果代谢增强型免疫新疗法展示出治愈实体肿瘤的巨大潜力。作为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accpted)、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含9项中国授权专利,4项PCT专利。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0021123
招聘要求
1. 药学、免疫学或肿瘤生物学相关研究背景;
2. 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药学、免疫学或肿瘤学等相关高水平期刊(JCR Q1)发表过研究论文;
3. 掌握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小鼠肿瘤模型等相关实验技能。
招聘人数及联系方式
2人;联系人:郭雨刚 yuang.guo@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