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Research

药学院陈枢青/潘利强团队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特邀综述--新型抗体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11      信息来源:药学院办公网   |   浏览:149

202227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陈枢青教授与百人计划研究员潘利强团队应主编魏于全院士邀请,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new therapeutic antibody derivatives for cancer treatment的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型抗体衍生物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该综述具体论述了:1.抗体偶联物,涵盖抗体偶联药物和抗体-核酸偶联物,其中抗体偶联药物部分重点介绍了已上市的10ADC药物、设计原理、药效/毒理,抗体-核酸偶联药物部分则主要介绍抗体-siRNA偶联物,用于基因治疗;2.多特异性抗体,涵盖了双/多特异性抗体的形式、设计、活性机制,比如靶向CD3、共刺激受体用于激活、调控T细胞,靶向CD16用于激活、募集NK细胞,靶向CD47用于激活、募集巨噬细胞等;3.免疫细胞因子,为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利用抗体的特异性靶向能力递送各种细胞因子,如IL-2IL12GCSF等;4.抗体片段与非Ig支架蛋白,涵盖了FabscFv(单链抗体)、单域抗体(VHH,也称纳米抗体)、类TCR抗体等,其中类TCR抗体可模拟T细胞受体TCR的精准靶向肿瘤新生抗原能力,为精准肿瘤免疫治疗提供靶向能力支撑,是目前最前沿的生物药物之一。

抗体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为复杂肿瘤环境下的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灵活可行的策略。肿瘤的复杂微环境和异质性也使得未来抗体的设计趋向于多功能化,如抗体偶联药物结合抗体靶向特异性和细胞毒素的高活性、Fc增强技术用于提高抗体的ADCCCDC活性、多特异性抗体设计用于多通路调控免疫细胞活性,多功能Fc融合蛋白用于肿瘤微环境的靶向等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新型抗体药物将会不断涌现,并在人类与肿瘤等疾病的斗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性抗体及其衍生物


本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生金世洁、孙燕萍和梁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药学院陈枢青教授和浙江大学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浙大一院兼聘教授潘利强博士。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级人才项目等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86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