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
Special series

保家卫国壮山河,教育传承守初心——记采访老党员王秀珍

发布时间:2021/06/04      信息来源:药学院办公网   |   浏览:311

“你们没有对新旧社会对比的体会,不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那种自卑的心理。毛泽东带领人民解放,抗美援朝以后,把我们中国老百姓心里的豪情都激发起来了。虽然我们落后,我们穷,但是我们不怕,我们要奋斗!”

430日下午,浙江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胡富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徐潇、组织员迟明宇一同探望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王秀珍。

王秀珍,是浙江大学药学院,即原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党政办主任,1988年她以副处调研员身份从药学院行政岗位退休。畅谈起新中国“站起来”的历程时,她的眼神熠熠有光。


勇往直前的空军战士

抗美援朝时期,十六国联军攻打我国,对我国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封锁。其中,空军作战指挥需要用雷达确认作战位置,但当时的雷达性能距离较短,于是国家抽调了首批接受苏联培养的骨干技术人员支援前线工作,于1952年底抵达朝鲜前线。

时年19岁的王秀珍,正是其中的一员。

初达朝鲜,王秀珍从新义州乘车到大同江,目睹了所经之地处处被炸成焦土的惨况,她说:“我们这批学生兵刚离开学校没多久,都是搞技术活的,也不能打仗,不过那时候不晓得怕的。”作为情报站指挥所的一名技术人员,她主要负责监测和报备雷达,侦听敌机起飞信息,标记飞机在地图的位置。出行必须三人一组,因为一旦一人被俘,指挥所的情报将全部报废。

板门店签字前夕,当时的中立国规定1953430日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自由从朝鲜离开,1953430日到51日离开朝鲜必须经过中立国审查同意。于是,作为宝贵的空军技术人员,他们在2829日被紧急撤走。

从朝鲜回国后,王秀珍仍然随部队四处“搬家”,从解放一江山岛时期华东前线空军指挥所,搬到黄岩、路桥解放大小陈岛,再到厦门炮击金门、马祖。王秀珍说:“早上金门、马祖那边的人划船过来,到我们这边购置物品,然后再回去,好像我们和台湾的关系没有破裂似的,好像我们就是一家人。”



坚定理想的共产党员

“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人为了这个国家能够站起来,哪怕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很多人也不见得都有名字。为什么?他们没有家庭吗?他们没有自己美好的愿望吗?都有的,但为了理想他们都奉献出去了。”

196271日,在党的生日那天,王秀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最好的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就是这么一个很朴实的想法,我到现在还是这样想。”

这份纯粹的初心,或许萌发自王秀珍的童年经历。出生于1933年南京的她从小听外祖母讲述日军惨无人道的行径,她说:“我们对被侵略、被压迫的反抗性是很强的,因为我们遭受过苦难,几近亡国。那时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地方是叫三岔河,日本人把我们中国人抓到那儿,要他们排成一排跪在江边,拿枪扫射。”

在当时的南京沦陷区,日本封锁了粮食,只准供应他们的军队,不准城里百姓购买,人们只能到城外取一些微薄的食物,在城门处被迫接受日军严格的检查。王秀珍说:“就像你们电视、电影里看的一样,他们帽子戴得圆圆的,手里拿着一把枪,每个中国人走过,都要鞠躬才能进来。你要不鞠躬,一个枪就打过来!”如今,她仍能回忆起那时候,远远地就能听到日本新兵队所在地里传出狼狗可怕的嚎叫声,百姓们都只能绕道而走。

“凭什么中国人就不能过好日子?”这是刻在王秀珍心里的伤痛与不平,也是那一代人反剥削、反压迫的动力。回忆起这段中国人“站起来”的过往,她说: ‘打败列强,中国富强’,这是毛泽东的根本信念,他为了这样一个信仰坚韧不屈,全家前赴后继,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今天的人不能忘记这些人。

心系青年的教育工作者

今年的一场1969届的同学会,让王秀珍感受到他们那一代人对党和国家的无比真挚的情感,远远超过现在的学生。“可能我们对新旧社会的对比还有体会,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了,那么我们只能像讲故事一样地讲给他们听,但这种感受不一样。”

不过,近些年90后、00后所展现的爱国热情,尤其在香港问题上挺身而出的举动还是深深打动了王秀珍,她说:“我从网上看到他们在力挺国家,教育可能跟上了,是个好事情!”

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王秀珍见证了几十年里发生的辉煌巨变,同时,她也将目光聚焦新的关键,她说:“危机还是存在的,习主席也在告诫我们要有这种危机感。我们现在就往前不能后退!”

作为原浙江大学药学院的党政办主任,王秀珍的工作是为学院师生服务。退休三十余年的她,至今仍心系青年一代,关切学生教育,她说:“把学生教育好,我们做到这一点就对得起国家了,我们能做就做好这一点。”



(文/图:浙江大学药学院 叶雪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