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短时间以来,心中想着母校邀请参加校庆100周年活动一事,思绪常在时空中穿行,一些往日的人和事日渐清晰,在记忆深处蔓延开来,起伏跌宕。
30多年前,解放思想的春雷解冻了“十年”冰封,也使我们这些被耽搁的一代,通过恢复高考,带着渴求知识、探索真理、报效祖国的理想,从大江南北来到当前的浙江大学药学院的院系前身学习,走上生命里一个崭新的起点。那时的校园生活宁静而充实,学习氛围相当浓厚。因为经历过“文革”和生活的磨练,学有所思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特点。同学们常常在晨练、听课和夜读之余,一起交流畅谈,思考社会、规划人生。这些事情,现在想起来,恍如昨天……
岁月听风,寒暑相易。毕业至今的岁月里,得益于从母校汲取的知识作为基础,同学们积极投身社会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磨砺积累,用自己的力量,诠释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应该担当的责任。毕业后工作的岁月里,使我们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转折,见证了伟大祖国走向富强的沧桑巨变,也谱写了别样历练、各有千秋的人生华章。毕业后,我不敢忘记母校的校训,始终坚持学习,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拓展学业,修炼本领。我深知,自己源自基层、根在百姓中。我想,校训实在是母校对我和同学们最为丰厚的人生馈赠。
“当年青丝留不住,年纹已藏两鬓霜”。当初的分别,当初的牵挂,凝聚成今日的相约。此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已离世的老师和同学,在我们难忘的大学生活中,曾有过他们可爱的背影。展望下以后的岁月里,同学们都会从不同的岗位上陆续退下来,回归平静的“家居”生活,含饴弄孙,安享天伦。如果说,在前面的时间里,大家因忙于事业而对家庭有所“亏欠”,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关心好爱人和孩子们,注意好身体健康。当然,我们总是会活到老学到老的。在世一天,当为社会进步尽绵薄之力。
今年“五一”时节,我曾独自回到浙大,徜徉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校园,看着身边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岁月无声,安大静美。对于一茬茬浙大人来说,就是这大药学院精神在各自理想中的坚守,它使心灵有了方向和追溯,根深叶茂,薪火相传;而对于浙大来讲,则是向“国际知名、一流高水平大学”迈进的一次跨越,她正沐浴着朝阳,不断续写辉煌!
永远感谢栽培我们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