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筹建了海岛上第一个药品检验机构,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另一件是积极呼吁、建议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药物,为促进海岛经济发展尽了绵薄之力。回忆起来“苦中有乐”。这两件事除“药”本行外,都与“海”字有关,那就从“大海”开始写起吧……
筹建了海岛上第一个药品检验机构
1963年,我从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学专业毕业,怀着服从祖国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和年青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激情,分配来到美丽的宝岛——舟山群岛,筹建海岛上第一个药品检验机构。从此,走上了新的人生旅途。想不到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四十余年,直至退休。
舟山群岛地处东南沿海,总面积为二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是岛屿陆地面积的14倍多。有大小岛屿1390个、礁3306座,有“千岛市”之称。所谓“开门见海又见山” 、“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虽言之有过,但也确是海岛环境的生动写照。海角天堑、岛屿分散、交通掣肘。那时,地方上虽有些建设,但正处于“百废待兴” 之时,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各方面条件较差,对于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年青人来说,要在这样的条件下,独自筹建一个新机构,自然是困难重重。记得报到后不久,领导第一次找我谈话指出:“以前,舟山的药检工作由省、宁波所兼管,隔海过洋很不方便,有了药品质量问题解决不了。这次,我们下决心,一定要在舟山建立一个药检机构,为舟山百姓服务。你得尽快筹建、把药检工作开展起来”!领导的嘱托、群众的期盼,给了我筹建工作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接下来上级拨给几千元经费,几间旧民房,就开始了筹建工作。制订采购计划、赶制检验家具、装修实验场所,不计时间报酬,忙得不亦乐乎!没有现成图纸就自已设计、反复修改。试剂、仪器、设备本地没有买,就到外地采购。那时,定海到杭州从早上六点乘船,到夜里天黑才到,中途需在宁波中转、所购物品只能手提肩扛、挤公交车。经过八个月紧张筹备、终于在1965年4月正式开展了工作。到1976年3月迁入新址,最近又迁至面积更大、设施更完善的新大楼。人员、设备、经费、检测范围不断增加,开展了电化学、光谱学、色谱学等现代仪器分析项目,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药品品种基本上都能自行检验。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第一次下小岛被大风“关”了十八天
机构筹建后不久,我与药政干部一起拣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下渔村,到普陀县(现改区)蚂蚁、黄石、桃花、虾峙等诸岛巡回检查药品质量并抽样。到虾峙岛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那时,木质小船抗风力差,船颠簸厉害,我晕船了!呕吐不止,最后连尽有的一点胆汁也吐光了。我们被风“关”在虾峙岛,住在设施简陋的招待所里。风越刮越大,吹得砖木结构旧屋吱吱作响,那一晚我们都没有睡好。但渔民的热忱好客;渔家风味的“海蜇衣烧咸菜” 、“乌贼墨清蒸”的清香至今仍记忆犹新 。原计划下小岛一星期时间,结果足足待了十八天,但从渔民兄弟那里获得了许多关于大海的故事以及海岛生活体验,还有他们那种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和淳朴情操,这正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获益匪浅,终生受用!
第一次下厂抽样就抽到不合格产品
说来也真巧,我第一次抽验来到舟山某厂,抽取乳白鱼肝油样品。经检验,其所含主要成分维生素A效价,在有效期内大幅下降至不合格。我想:虽检出了不合格品,把住了质量关,但万一检验错了怎么办?这可是第一次啊!由于当时药品标准收载的乳白鱼肝油中维生素A含量测定方法较繁复,影响测定结果因素又较多,于是经严格控制测定条件自行复核后,又送省所复核,结果一致。这样就放心踏实了,签发了我生平的第一张药品检验不合格报告书。厂方开始时感到有点“意外”和“疑虑”,因为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后经厂里留样检验,确认“不合格”,并主动收回了该批不合格产品,还分析了原因,制订了整改措施。从而树立了药检机构的权威,扩大了药检所在当池的影响,本人从中也得到了锻练和提高。
情系海岛
“舟山陆域资源相对贫乏,而海洋资源却十分丰富,何不扬长避短,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药物,进而促进海岛经济的发展呢”?虽然我不从事这方面工作,但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应有责任积极宣传、建议、帮助开展这项工作。由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开始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调研,结合舟山实际,撰写了十余篇有关开发舟山海洋药物的论文、进行交流或公开发表。1981年在舟山科协全委会上正式提出关于“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药物”的建议。引起省、市科协的重视。
时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江泽民同志亲临舟山视察,挥笔题词“开发海洋,振兴舟山”,极大地激励了舟山人民向海洋进军的热潮。我又根据新情况充实了大量新内容,应邀在全市“科技兴岛研讨会“上发言。全面阐述了开发海洋药物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舟山海药资源及海洋药物开发情况;详细分析了舟山发展海洋药物的独特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以发展海洋药物为重点,兼顾其他普药发展的策略和其他新建议,受到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后推荐给市委、市府领导参阅,使海洋药物逐浙成为发展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加以重点扶持。
如今,舟山已成为新区,跨海大桥通车使本岛成半岛、天堑变通途,经济大发展,举全省之力向海洋进军已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药学事业也随之发展,在舟山的浙江海洋学院设立了食品与药学学院,又新建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舟山将成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生物(药物)等涉海专业、产业的教育、研究、生产基地。多烯康、角鲨烯、氨糖美辛、活性钙等一批海洋药物己相继问世,千岛之城前景无限。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