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
Special series

我与浙大药学院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2/12/14      信息来源:药学院中文网   |   浏览:2343

2012年11月22日下午,为准备明年药学院百年院庆的资料,笔者如约来到奚镜清老师家,对奚老进行采访。奚镜清老师作为药学院尚健在的老前辈之一,曾在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工作了近三十年,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奚老师几次离开药学系,最后又重返他所熟悉的讲台。如今,奚老师已近88岁高龄,在家安度晚年的他在谈到过去青春奋斗的岁月以及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时,脸上仍旧洋溢出那份自豪感。我们的访谈从奚老1949年毕业那年开始。

 

笔者:奚老师当时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学校毕业的呢?

 

奚老:我是1949年在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四年制本科毕业。1949年上半年,我们年级已进入第八学期,原本是毕业实习阶段,由于时局原因,我和一些同学还留在学校,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成功渡江,南京获得解放。不久,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组织我们到南京中央医院(现为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政治学习,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6月份,就这样,我们就正式参加了解放军,享受供给制待遇。

 

笔者:既然参了军,那又为什么选择进入医学院校工作呢?

 

奚老:进入地方医学院校工作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解放军里原本就做药学教员,当时原单位撤销,正待分配。此时浙江省立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的前身)招考药科助教,我就经过上级领导的允许,参加了考试,并考取了这个岗位。于1950年11月在浙江省立医学院药科的生药学教研室开始了我的教学工作。

 

笔者:当时的药科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奚老:当时药科分四个小系:药剂学、药物化学、生药学、分析检定学,每个系学生人数不多,员工总共也就四十多个。药科的主任是黄鸣驹教授,他同时又是毒物化学的老师。虽然当时的教学,实验经费有限,条件不好,但无论老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干劲都很足,都为培养新中国的药学人才而积极努力着。

 

笔者:确实当时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培养出一批批药学界的人才是很不容易的。后来听说1956年的时候突然院系调整了,整个药科都撤销了,是吗?

 

奚老:院系调整在1955年,那年好像是5月31号吧,组织上宣布药科撤销,师生员工另行分配。之前虽然有要撤销的传闻,但都不相信,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确实是很震惊的。

 

笔者:那当时你去了哪里?

 

奚老:当年暑假顾学裘教授带领我们原浙江医学院药科大部分教职工一起到了东北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沈阳药科大学。其余的员工分散到了上海,南京,四川。药科的实验器材等物资都迁到了沈阳,未毕业的学生分别转往北医,上医的药学系。至此,我国高等药学教学构成二院三系——南京药学院,沈阳药学院,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上海医学院药学系和四川医学院药学系的局面。

 

笔者:这个突然的变动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

 

奚老:当时只有震惊。但这些都是国家的政策,我们就坚决服从了。

 

笔者:那奚老师在沈阳共呆了几年?后来又怎么回杭州了呢?

 

奚老:共在沈阳三年吧。后来由于爱人生病,经申请于1958年回到了浙江医学院。开始是教医学系化学课。一直到59年,药学系重新招生,我才回到生药学教研室。

 

笔者:59年重新组建的药学系规模是怎样的呢?

 

奚老:重新组建的药学系每年级有两个班,大概30名学生一个班吧。

 

笔者:平时生药学的教学都主要教些什么呢?

 

奚老:我在职时生药学教研室开二门课:药用植物学,生药学。都是必修,前后连贯。学生除平时接受课堂和实验室教学外,在第二学期末,暑假前还去山区进行半月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在教师的带领下白天上山观察采集植物,晚上在住地制作腊叶标本。学校后勤对此是大力支持,派炊事员料理伙食,学生帮厨。师生员工关系融洽,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当时老医大校园内还有一个百草园,我们也常带着学生去那里观察辨认。

 

笔者: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应该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之一了吧(笑)。那课余呢?课余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奚老:正常情况,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是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学生很多,很热闹。不过我记得有段时间我白天上课工作,晚上下了班还要去炼钢铁。当时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嘛。我们一般每天要炼到晚上11点。毕竟是体力劳动,经常感到很饿。幸好当时食堂晚上供应包子,馒头,不用粮票,但不免费的……

 

笔者:那晚上能吃上香喷喷的包子馒头应该是炼完钢铁后师生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了吧!

 

奚老:(笑)。后来就到了文革之前,学校的老师同学都被鼓励下放劳动,有的到农村从事社会主义教育,有的从事农业劳动。我记得我当时是被派到了萧山长河公社,搞“四清”运动吧,有半年的时间,都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笔者:文革的时候药学系停办了,是吗?

 

奚老:是的。好像是1964年停办的吧。我也在那时离开了浙江医大药学系,调到卫生实验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医科院。当时我们搞的课题主要是研究从薯蓣科植物提取皂苷,作为原料合成避孕药。整整用了四年的时间吧,我们与兄弟单位人员混合分成若干小组,到全省各地山区调查其种类,蕴藏量,并采挖样品做化验,一年里面有7个月在野外。一直到1970年我又被调回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那时刚刚恢复教学不久,招了第一届的工农兵大学生。1979年5月奉教育部指派,我和胡�积,董双晨两位老师到非洲索马里国立大学讲学,参观,访问三个月,顺道访问了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1987年12月,我离休,但任然在药学院工作。1990年7月应日本歧阜药科大学水野瑞夫教授邀请去该校作了一周的学术交流。

 

笔者:奚老师这样已经随着药学院发展历程两进两出药学系了吧,看来和药学院有着不解之缘。

 

奚老:是啊。药学院从建系开始到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和全体师生员工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凝聚了大家辛勤的劳动和智慧。

 

笔者:确实是。作为药学院老一代的教师,奚老师可以说将自己的命运和整个药学院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在回顾您的经历的同时也回顾了整个药学院发展的历史。特别感谢奚老师一个下午为我们的讲述。希望明年院庆时您能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回药学院参加庆典。谢谢了!

 

奚老:不用谢!如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的。

 

笔者:谢谢!

 

 

后记:整个访谈的过程奚老师不断努力回忆着自己的过去,药学院的过去。尽管有时只是简短的记忆片段,但是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药学院整体发展的脉络。奚老师两进两出药学院的经历,即是药学院发展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奚老师自己所说的:我与药学院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不解的缘分。

                         

 

                                                                                               整理者:汪一峰、童欣欣

                                                                                               浙江大学药学院党政办公室 

 

2003年10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药学院九十周年院庆庆祝大会奚镜清老师(中),顾学裘老师(右),方瑞英老师(左)合影。

 

1990年应日本歧阜药科大学水野瑞夫教授邀请赴日学术交流。图为与日本歧阜药科大学校长生药学教授水野瑞夫教授。。

 合。合影

1979年,讲学索马里国立大学时,在寓所备课时情景。从右往左依次为:奚镜清老师,黄双晨老师,胡�积老师。

 

奚老师一直留存,视作文物的采集证。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