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
Special series

难忘的药学之路

发布时间:2012/12/03      信息来源:药学院中文网   |   浏览:968

     我少年时体弱多病,饱尝疾苦,幻想长大后学医,做一位好医生。寒窗苦读盼到高考,在路桥中学校方统筹兼顾下,我高考填报志愿只能弃医从药;又考虑到中学校医父亲就在母校任教。于是,我填报浙江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校医父亲是留学日本,参编“中华药典”的於达望教授。)

    1961年入学正值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经济困难之时,我们享受国家助学金,助我们顺利地完成学业,至今永不忘怀。

    毕业实习时,沈文照老师指导我们,研究大输液稳定性的课题,对输液中析出小白点加以成分分析。同学采用薄层层析法,我做纸层析法。实验结束,我参照杂志文章,试写了一篇论文,请沈老师指正。她答:“像样”。当年母校没有要求我们交毕业论文。沈老师这一评价性鼓励,为我今后写论文树立了信心。

    毕业实习又到杭州民生制药厂,带教老师用库存乳酸叫我们采用所学化学分析法测定含量,作为考核成绩。我测结果是含量偏高,对照出厂标准规定,结论是不合格。其他同学测得含量不同,但结论是合格,为此大家争论不休。郑重起见,我建议增加一项比重测定,验证各自结论。幸亏带教老师是母校校友,同意我的建议。结果乳酸比重偏高,究其原因是瓶盖密封性欠佳,造成水分蒸发带来影响。此事,我体会到自信很重要,盲目自信不可取。实验佐证基础上自信是可靠的。

    毕业分配,原先65届两个班同学都留浙江省。后来,除了本省外,还分配到闽、赣、皖各省。当年,同学都服从国家统一分配,我觉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到安徽省,下乡受教育。次年,我接到选送入伍的通知,乘轮船、赶汽车来到芜湖总字一二一部队招待所,一位干事告诉我:“你被选中不易,政治待遇高,我们查了你家三代人出身成份。”次日,我随部队军车奔赴皖南山区。

    见习后,我被授予“司药”职务,忙于基地医院药局制剂筹建,培训部队卫生员,制备大型输液等。到了新医院,接受新任务,向民间蛇医学习,翻山越岭采集蛇药,保护身处深山老林中的战友,免受毒蛇等侵害。至今记得“七叶一枝花,蛇药它到家。”口头语。

    就年龄而言,我们这批大学生到了论婚该嫁时候,医院领导“审时度势”,批准我和女检验师婚事,医院院长和政委参加我们婚礼。按当时说法,部队给予了夫妻俩最高政治荣誉。就这样,我们俩互敬互爱度过了既艰苦又幸福的年代。

    部队尊重我们选择,我们夫妻俩转业到苏州医院。我们认为苏州民风淳朴、风水宜人,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不是吗?苏州是李时珍的故乡,吴门医派发源地,叶天士坐堂行医,著名雷允上药业等。当年,我们夫妻俩年富力强,很快成为各自单位的骨干力量。我院是市专科医院,药学人员缺少,制剂设备落后,检测设备空缺。经历“文革”动乱,百事俱兴。在卫生局及医院领导支持下,将分配到医院的初中生集中一起办卫训班。我当了义务志愿教师,又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复方大青叶制剂,满足临床治疗“流脑”病人急需。我努力工作,成绩突出,领导看在眼里,群众记在心里。不久,我晋升为药剂科副主任,又为我晋升了二级工资。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医院领导看到药剂科在医院发展中所起的潜力作用,重视有加。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院制剂实行许可证制度,亦加快了药剂科建设进度。如今,医院将三层房大楼都归药剂科所用。为此,南京药学院刘国杰教授高兴看到医院药学事业发展,欣然为我大楼题字“药剂大楼”。

    题为“链霉素粉末气雾剂的试制与应用”论文发表在“药学通报”杂志(1980年)上,我兑现了大学毕业时与校友的约定。相继,题为“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章程”“竹沥中氨基酸成份的研究”“竹沥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等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药事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现代应用药学”杂志上,使我顺利晋升为药剂科主任及主任药师。此外,我分别担任苏州市药学会理事,江苏省药剂委员会委员及中国药学会医院传染病药学专业组秘书等职。借行使理事职责,我分别邀请浙江省医学实验院胡长鸿研究员和北京友谊医院汤光主任来苏作学术报告。我有幸参加浙江省医学研究院“胸腺肽制剂鉴定会”,见到久别沈文照教授,师恩难忘。

    武汉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汪友永主任举办首届全国传染病医院药学学术会议,其中第八届会议于2000年5月在苏州召开,我院成为会议东道主。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及北京302医院等全国代表莅临姑苏,苏州市副市长、卫生局及药监局局长接见代表,并合影留念。药学同仁几次会议碰面,认为帮助基层药学工作者发表论文责无旁贷,出钱出力编书【《当代药学论文选》(传染病药学)】,出杂志【《抗感染药学》杂志】,该杂志主办单位是中国药学会医院传染病药学专业组及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该杂志于2004年6月创刊。

    我的业余爱好也有了收获,参编刘永斌主编《药学美学》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撰写题为“尝鲜当心蚕豆病”“浅谈老药新用”“丙肝患者药物治疗”等医药科普文章,发表在《苏州日报》《姑苏晚报》上,被医院评为优秀通讯员。

    正值退休时,获得执业药师证书,在社会药店又多干了12年。值得可喜的是父女同业,女儿在惠氏、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从业。

    回忆往事,百感交集。我热爱的药学事业伴随我一生。一路走来,感到非常欣慰。读书在杭州,工作在苏州,恰是人间天堂之缘。

      

校友风采